从2017政府工作报告梳理投资机会
时间:2017年03月06日 08:57:30 浏览:次
[摘要] 又一年的3月5日,总理在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给过去一年的全国经济和政府工作做出总结,交出答卷,给未来的一年做出工作计划,指示重点工作任务。这是全国政治经济生活一年一度的重要风向标。去年写过一篇关于2017政府工作报告的帖子,今年同样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下面一边解读一边梳理可能的投资机会:
正文
2017年03月06日 08:57:30
又一年的3月5日,总理在两会做政府工作报告,给过去一年的全国经济和政府工作做出总结,交出答卷,给未来的一年做出工作计划,指示重点工作任务。这是全国政治经济生活一年一度的重要风向标。去年写过一篇关于2017政府工作报告的帖子,今年同样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下面一边解读一边梳理可能的投资机会: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去年的框架,分三部分:前一年的工作回顾,今年工作的总体部署,今年工作的重点任务。字数依然是一万九千多,内容丰富,字字珠玑。
因为内容过于丰富和精炼,无法再压缩提炼,有点像复习课时老师划重点: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可以不看,其他都是重点。以至于有很多朋友会觉得看完一遍政府工作报告之后跟没看一样。那可能是因为你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政府工作报告的姿势。正确的姿势应该是和去年的做比较,甚至是前几年的一并比较,通过变来化识别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理解。然后有理有据的提出观点,列出机会。分两部分:
(注:【】内为引用报告原文)
第一部分,关于成绩和形势:
【工业企业利润由上年下降2.3%转为增长8.5%,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多年来最低。】
在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工业企业利润能获得增长,体现了宏观调控的成效。就业率也提高,则显得有点出人意料。不过比对一下报告透露的另一组数据我们就能理解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开展,全年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 创业慢慢成为了一种被人接受的就业方式。另外一个标志性的数据就是服务业占比,继去年首次突破50%之后,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上升到51.6%。】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3%。】这个数据不够暖心,因为低于GDP,而前两年这个数据都是高于GDP的。在将促内需列为重点的当下,合理的财富再分配成为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需要财税政策发挥作用。为此,总理指出【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效。今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财政赤字2.38万亿元,比去年增加2000亿元。】【进一步减税降费,全年再减少企业税负3500亿元左右、涉企收费约2000亿元】,政府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如此开流节源,必须举债,债务怎么办呢?【安排地方专项债券8000亿元,继续发行地方政府置换债券。】,一言以蔽之,【今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得不说,政府工作报告最真诚的地方在于,数据和逻辑展现出的真实内容,总理也用最直接的话毫不回避的应证并承认了:【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需增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地区经济走势分化,财政收支矛盾较大,经济金融风险隐患不容忽视。环境污染形势依然严峻,特别是一些地区严重雾霾频发,治理措施需要进一步加强。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食品药品安全、收入分配等方面,人民群众还有不少不满意的地方。】这些确实是当前的一些问题,政府的政策也不断围绕这些问题作出部署和调整。今年核心内容很明确:货币稳健不再放水,靠财政积极推动。
第二部分,对重点工作任务的理解
重点工作任务每年都会有调整,最能看出轻重。报告中,今年和去年的主要内容和框架非常接近,但从表述结构上(用词用语和前后顺序)还是能看出很大的区别。历来排位第一和第二的都是最核心的政策和最优先推进的工作。比往年增加的内容也会是今年的重点。所以今年的核心词汇是:三去一降一补,改革,创新。
(一)三去一降一补
2017年的主题亮得非常具体和明确,排第一位的是用改革的办法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分别是:扎实有效去产能,因城施策去库存,积极稳妥去杠杆,多措并举降成本,精准加力补短板。
1,供给侧
去年排第二的供给侧改革今年升为第一,毫无疑问今年将延续这一主题。从数据上来看一下吧:
去年报告中的成果和计划分别是:【近三年淘汰落后炼钢炼铁产能9000多万吨、水泥2.3亿吨、平板玻璃7600多万重量箱、电解铝100多万吨。】【重点抓好钢铁、煤炭等困难行业去产能,坚持市场倒逼、企业主体、地方组织、中央支持,运用经济、法律、技术、环保、质量、安 全等手段,严格控制新增产能,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退出过剩产能。】
今年报告中的成果和计划分别是:【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去产能,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今年要再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同时,要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以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提高煤电行业效率,为清洁能源发展腾空间。】
按照去年发生的历史经验来看,钢铁煤炭股已经历了很大的涨幅来回应供给侧改革,那么今年难道是重点提出的煤电股发威了?从逻辑上来说似乎不可能,因为煤电受制于需求不振,让位新能源,甚至售电放开后电价下行的重重利空,不可能炒得起来,但是谁知道呢,去年这个时候有多少人认为煤炭和钢铁是能炒起来的?
机会1:供给侧改革的钢铁,煤电股值得关注,逻辑并不确定,注意风险。另外的供给侧改革行业如水泥,玻璃,化工,造纸等都有机会,具体逻辑应当是真正受益的龙头企业。
2,非金融企业去杠杆
【积极稳妥去杠杆。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较高,这与储蓄率高、以信贷为主的融资结构有关。要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促进企业盘活存量资产,推进资产证券化,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加大股权融资力度,强化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财务杠杆约束,逐步将企业负债降到合理水平。】
机会2:其实AMC去年已经炒过一波,不过类似于一日游,非常短暂。当时市场并没有完全消化,从逻辑上来说今年资产处置必然还有实质性机会。
(二)改革
改革这个主题在这几年里的地位一直在不断提高。根据我查阅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改革的地位是这样的:
2011年(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2012年(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
2013年(四)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2014年(一)推动重要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
2015年没有排序,但表达的分量无疑很重:【新的一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稳增长调结构的紧要之年。】
2016年和供给侧一起出现在了第二位,具体表达是:【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今明两年,要以改革促发展,坚决打好国有企业提质增效攻坚战。】
今年则再次成为第二位:(二)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要全面深化各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国改一直都是A股的绝佳主题,我们还记得2014年下半年开始启动的大牛市,最有号召力的旗帜之一就是国改股,这和当年政府工作报告把改革列为第一重要的工作不无关系。今年排到第二,似乎也预示着今年一定会好好炒一把。不过呢,在最核心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问题上,我发现了很有意思的两段表达:
2016年:【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大幅放宽电力、电信、交通、石油、天然气、市政公用等领域市场准入,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在项目核准、融资服务、财税政策、土地使用等方面一视同仁。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严肃查处侵犯非公有制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合法权益的行为,营造公平、公正、透明、稳定的法治环境,促进各类企业各展其长、共同发展。】
2017年:【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深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凡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允许各类市场主体平等进入;凡向外资开放的行业和领域,都要向民间资本开放;凡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不合理行为,都要坚决制止。】
好好读一遍,个中的差别,个人感觉这个变动和万科大戏还是有点关系的。油条君当时很可能误解了去年的表达,鼓励民营企业扩大投资啊,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啊,觉得非常振奋非常鼓舞,这个便宜此时不赚更待何时,大胆的上了。结果呢。。。。。。所以今年特地强调了法律法规未明确禁入和不能影响市场公平竞争,把这个补丁打上,以确保那些胆子够大敢疯狂吃肉,却把风险甩给人民群众的无耻大鳄们不要再轻易作出错误的理解再次做出不合时宜的行为。
机会3: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企改革,这个机会很确定同时风险也非常大。而非公有制企业在某些行业的市场准入,比如电改,比如医改,教育文化改革则有更多实质性机会,比如报告明确说了【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深入推进教育、文化和事业单位等改革】
(三)国内需求
释放国内需求,去年和今年都是排名第三重。
2016年:今年要启动一批“十三五”规划重大 项目。完成铁路投资8000亿元以上、公路投资1.65万亿元,再开工20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电核电、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油气管网、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到5000亿元。
2017年: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引导资金更多投向补短板、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的领域。今年要完成铁路建设投资8000亿元、公路水运投资1.8万亿元,再开工15项重大水利工程,继续加强轨道交通、民用航空、电信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5076亿元。
铁力公路投资力度差不多,重大项目涉及领域有较大变化,去年延续下来的只有轨道交通。这个很好理解,重大项目都是投相对薄弱的,均衡发展,不会非理性连续投入某些领域。
机会4:轨道交通相关产业的景气度持续提升。民航理论上有投资机会,需求增长可期,行业由低估返暖,巴菲特据说最近也在加大航空股的投资,结合改革的大风向,觉得春秋和吉祥似乎是有机会的,不过逻辑需要更严谨的验证。
(四)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厉害了啊,总理又一次把创新提到了重要的层级,单列出一条来,这是去年不曾有的待遇。2017年接下来的5-9条提到的分别是农业、对外开放、环境治理、改善民生、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和2016年的4-8条完全一样的顺序,差不多一样的内容。发现了没,以创新引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是新加进来的,这是和去年最大的不同。倾向性如此明显,这部分内容很可能蕴藏着非常好的机会。我们看看主要说了些啥: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新材料、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制药、第五代移动通信等技术研发和转化,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应用,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
机会5:这里面新材料,人工智能,第五代移动通信是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从炒作逻辑来说,资本市场喜新厌旧,这3个领域相对更值得挖掘。从基本面逻辑来说,这3个也是向上空间最广阔的。
(五)到(九)里最能找出和股市匹配的应该是环保了,主要体现在水,土,气的检测和治理。雾霾被提及的最多也是最明显的,大气治理的逻辑最强,但众所周知的利好在资本市场很难形成利好,相对来说土壤最晚被关注,起步也最晚,相对更有空间。
机会6:雾霾治理,土壤治理。
最后想说的是,投资决策是多要素的构成,非线性单细胞的沉浮。两会给的投资机会是格局上的参考,帮助做出逻辑上的应证,是中长期的,并不是即时的立竿见影的。欢迎讨论,祝大家投资愉快。
作者已持有文中所涉及的股票或其他投资组合。
本文仅代表撰稿人个人观点,不代表摩尔投研平台。
发表评论